网站首页 购买飞机 二手飞机 飞机导购 航校报名 飞行学院 飞机图库 深度报道 业界新闻 专题汇总 私人飞机论坛
赛斯纳庞巴迪

“航空都市”如何既集聚产业 又集聚人气

私人飞机网 更新时间:2019-03-10 07:32:11 来源: 字号:

  何谓“航空都市”

  “航空都市”(aerotropolis)源自英文单词“都市”(metropolis),也译作“临空经济区”、“空港经济区”、“航空都市区”等。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视角出发,对初步探讨“航空都市”的理论和实践。

  一般而言,传统型大都市通常由一个中心城区及周边郊区组成。而“航空都市”的构建主要受制于“位置、可达性和速度”三大要素,具体包括航空城、有规划的城市、航空产业集群、运输设施和商业枢纽以及外围经济走廊和相关住宅开发区等,并能实现“以机场为核心,由航空产业吸附相关商务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等协同发展,从而集聚人气,形成新的城市形态”。

  “航空都市概念模型”的理论基础,主要来自区域经济学、人文地理和社会学。概念模型提出者——美国北卡罗纳大学柯南—弗莱格勒商学院教授约翰·卡萨达也曾一度于该校社会学系学习和工作,且一直对社会学专业葆有浓厚兴趣。按照卡萨达的阐述,“航空都市”旨在“以时间消解空间”,以速度为引领,以交通方式变革为核心,定位于“城市围绕机场而建、机场驱动经济发展”,打造产业、交通、商住、休闲等综合性区域。

  概而言之,“航空都市”建设有两个链接口,一是商业模式的革新(the way we will do business),尤其是与临空经济相关的产业的集聚化发展;二是生活方式的重塑(the way we will live in the near future),特别是面向“飞行一族”或“知识工作者”生活方式的引领。

  应和“航空都市概念模型”的省市,除了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大老牌空港经济区,还有西安、郑州、青岛、长沙等新秀。

  前一类型,暂以广州为例。其空港经济区位于广州市中北部,环绕白云国际机场,规划重点开发区域约116平方公里,借助于空铁联运交通体系优势,半小时左右可达市中心,1—2小时覆盖珠三角,3小时通达中国主要城市及东南亚,12小时抵达全球大部分城市。

  后一类型,暂以郑州为例。郑州“航空都市”(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,占地414平方公里)的建设,因聘请卡萨达作为首席专家,并大力支持“航空都市”的科研工作,而颇受业界瞩目。

  卡萨达与其合作者撰写的《航空大都市》,其中文版成为河南省委书记向全省干部推荐必读三本书之一。而全国首家“航空都市”官方研究机构——“中国航空大都市研究院”(Aerotropolis Institute China,简称航都院)于2016年在郑州成立,由位列河南国企第一阵列的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兴港投资”)注资成立。航都院院长卡萨达曾在2017年声称,“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始终遵循着非常正确的建设时序和战略路径,是全球航空大都市的先驱和典范”。

  不过,“航空都市”的打造,如果继续停留在传统的航空港或工业园区建设层面,则极可能沦为另一波“冲动式投资跃进”。尽管“航空都市”号称将有助于实现从“城市打造机场”到“机场打造城市”的发展转变,不过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作为一种概念模型,“航空都市”的扎实落地,还面临不少难题。比如规划层面的清晰范围界定,商业层面的产业吸引和集聚,以及城市社区层面的人才和居民的吸引等。

  如何发展“临空经济”

  在卡萨达看来,临空产业具有连通性、高效性、快捷性、灵活性和网络化等特质,在这其中,如何将“航空都市”理应具有的时间节约、成本降低、空间节省等优势进行整合非常重要。

  这是因为,“一个追求高技能、高收入的城市或地区,应该更关注产业的资源配置能力(如设计、销售和研发等),而不仅关注某个具体的产品或企业,即使这个产品或企业的技术含量很高,或者非常环保”。而且,“所有的活动都因机场的运作而加强,机场本身就是整个新经济体系中的功能核心,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,提供就业机会,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”。

  于是,在很大程度上,“航空都市概念模型”的提出,源自对航空时代经济发展转型需求的应对,以期借此实现产业协同发展、就业岗位增加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。

  纵览近几年关于“航空都市”项目的报道,就会发现存在不少问题。

  例如,现有招引产业企业的临空指向性较为模糊。截至2018年,国家已批复了12个临空经济示范区。这意味着,“临空经济”已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极,12个地方政府将同台竞技。不过,需要警惕唯政绩而马首是瞻的积极作为,并且需要明晰建设愿景、目标和道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。

  因为,地方性临空产业的布局,既离不开硬件建设的供给和统合,也离不开“精准式选商”工作的扎实推进,还离不开营商环境层面为企业“减负减压”。

  例如,上海市政府已对外宣布,“上海将拥有一个行政审批最少、收费最少、效率最高、透明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”,以及“上海进一步为企业降本减负,2019年减税规模约40亿元”。

  毋庸置疑,“航空都市”将在信息交流、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。然而,相关临空经济产业如何实现有效集聚,仍存有不少挑战:

  一是涉及现有产业基础及其配套建设能力的跟进,在构成上涵盖产业园区、物流园区、商务园区、交通和通讯综合设施、批零市场、酒店和娱乐中心,以及大型混合居住区等环节;

  二是在技术技能上,需要对机场发展规划、投资选址规划、交通规划及地区规划有深刻理解;

  三是管理团队建设,包括投资者、行业利益相关者和政府官员等成员,团队需要拥有对市场分析、市场营销、地产发展、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,并具有良好的协调管理和调控能力。

  生活方式的重塑——服务于谁,如何服务

  理论上,“航空都市”不仅是一种产业园区,也是满足航空时代特定人群工作需求的生活型社区,在生产和商务活动之外,还能提供充沛的公共活动。

  作为一种城市建设新概念,“航空都市”也将成为有助于重塑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动力机制。“真正的问题在于航空都市是否以智能方式去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,并被机场、机场使用者、企业、周边社区及其所服务的更大区域带来最大化的收益”。

  而在大力提倡“航空都市”时,不能忘记发生“邻避运动”的可能性。例如,英国希罗斯机场的扩建和成都天府机场的兴建等。毕竟,航空枢纽功能的有效发挥,离不开与周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共存共荣。

  相较于传统型城市生活方式,“航空都市”呈现的生活方式更具变革性和挑战性。“航空都市”的打造既涉及空间流动,也涉及社会流动,而空间过程对理解社会关系至关重要。

  地方经济重建离不开地方社会重构,这个社会学命题,对“航空都市”的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。“航空都市”项目打造所呈现出来的“空间性与社会性冲突”,恰恰说明了“产业形态的空间分布内嵌于社会系统之中”。

  因此,关于“航空都市”建设,在讨论机场作为航空枢纽的重要功用的同时,需要关注其与周边区域的微妙关系,这其中不只涉及园区“利益相关者”议题,也涉及特定版本的“社区总体营造”议题。

  因为,“航空都市”拟营造的是一种高科技产业园区与居住区的混合体区域。需要注意“空间性和社会性隔阂”难题的处理,否则,社会问题将因此衍生。比如,慕名而来的“知识工作者”以及相关的“新居民”,如何与规划区周边原居民和谐相处,以及工作和休闲娱乐之外,教育和医疗等配套设施和服务如何有效供给等。

  总而言之,“航空都市概念模型”声称,绝不只是围绕“城市的机场”打转,也不局限于“机场城市”(airportcities)的经济考量,但从近十多年发展实例去观察,从“机场城市”到“航空都市”的发展转变,依然处于多维转型期。

  实际建设中,如果仅体现为对“航空都市经济发展”的追求,而非系统性的“航空都市发展”,则依然更多属于对“机场城市”的单一性谋划,而非“航空都市”的系统性统筹。

  “航空都市”理念的落地,既需要产业的集聚,更需要人气的集聚,二者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。最后,还宜了解,“航空都市概念模型”具有包容性,并非一成不变,其本身还处于演变过程之中,对应功能和形态也将随之而变化。

    私人飞机网 www.sirenji.com
    本文链接地址:“航空都市”如何既集聚产业 又集聚人气

热门飞机

飞机驾照报名

免费领取飞行体验
大家喜欢看的飞机
二手飞机